2025年暑期,江西婺源篁岭、山东烟台龙爪山等景区推出“限时拍照”措施,通过人工计时、分流引导等方式,将热门打卡点周转效率提升60%。这一创新管理手段,正在重塑国内景区的服务标准。
典型案例解析
篁岭景区:在“晒秋工坊”打卡点设置计时器,游客拍照时间控制在1分钟内,工作人员协助指导姿势,投诉率下降75%。
龙爪山公园:旺季对“黑山之眼”实行30秒限时,增设遮阳棚、饮用水供应点,游客满意度达92%。
南昌广场:划定40平方米专属拍摄区,通过5分钟倒计时显示屏管理人流,高峰时段秩序维护人员增加至8人。
行业专家观点
北京学院钟栎娜教授指出:“限时拍照本质是流量管理工具,需结合场景分档计时。例如,文化类打卡点可放宽至3分钟,自然景观类控制在1分钟内。同时,景区应开发多角度拍摄位、AR合影等替代方案,分散单点压力。”
技术赋能新趋势
智能排队系统:九寨沟景区试点“虚拟排队”,游客通过APP预约时段,减少现场聚集。
AI构图辅助:黄山景区在迎客松打卡点部署智能摄像头,实时生成最佳拍摄参数,缩短游客调试设备时间。
分时票价机制:故宫博物院将旺季开放时间延长至20:00,通过错峰游览平衡客流分布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