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国内即时零售赛道迎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夺——阿里与美团直指大学城,通过“饱呗运力”与“校园mini仓”两大创新模式,争夺国内规模达1.2亿人的Z世代消费群体。这场争斗不仅关乎市场份额,更被视为未来消费趋势的关键布局。
巨头入局:从“外卖”到“万物即时达”
阿里旗下饿了么推出的“饱呗运力”,依托菜鸟驿站物流网络,整合校内学生兼职骑手资源,将配送范围从食堂扩展至日用品、文具甚至小型家电。美团则以“校园mini仓”为支点,在高校周边设立前置仓,通过“30分速达”覆盖零食、饮料等高频需求。数据显示,高校年订单量已突破10亿单,非餐饮类订单占比近七成,即时零售正从“填饱肚子”转向“满足即时悦己需求”。
“学生群体对价格敏感度高,但更愿意为‘即时满足’付费。”某高校辅导员透露,社交媒体上“0元购奶茶”“薅羊毛攻略”等话题阅读量超亿次,平台补贴直接推高单日订单峰值。美团8月单日订单量突破1.2亿,其中高校订单贡献率达18%,印证了这一市场的爆发力。
校园生态
高校特殊的封闭环境,为即时零售提供了天然试验田。阿里通过“学生骑手+驿站自提”模式,绕过校外骑手入校限制;美团则以“迷你仓+智能调度”缩短配送距离,将平均送达时间压缩至12分钟。然而,管理难题随之浮现:某高校试点“送货到寝”后,包裹丢失率上升30%,迫使学校重启“集中自提点”模式。
“技术能解决效率,但解决不了信任。”某物流企业负责人指出,学生兼职骑手每单收入仅1-2,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。目前,行业正探索“AI+溯源”技术,试图在成本与体验间找到平衡点。
未来:从校园城市社区
这场争夺的深层逻辑,在于即时零售对传统电商的颠覆。京东零售CEO辛利军表示:“当路边小店成为‘前置仓’,3公里内的消费需求将彻底本地化。”数据显示,国内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已突破8000亿,预计2026年将占社零总额的15%。
“大学城是培养用户习惯的摇篮。”行业分析师认为,Z世代毕业后,即时零售需求将从“奶茶零食”延伸至“母婴用品”“宠物食品”等场景,形成万亿级市场。阿里与美团的校园争夺,或许只是这场消费升级的开端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