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,国内职场剧市场迎来一部新作品——《正青春》。没有办公室恋情,没有悬浮的“霸道总裁”,这部聚焦互联网大厂新人成长的剧集,以“真实到扎心”的职场细节引发Z世代共鸣。首播三日,豆瓣评分8.2,微博话题正青春职场名场面阅读量破5亿,被网友称为“职场新人生存指南”。
反套路叙事:拒绝“金手指”
与传统职场剧“主角光环”不同,《正青春》的女主林小满是个“普通到尘埃”的实习生:因不会用Excel函数被同事嘲笑,因提案被否躲在楼梯间哭,甚至因误发邮件险些丢掉工作。某互联网公司产品经理小周感慨:“看到她熬夜改PPT的样子,就像看到刚入职的自己。”
剧中没有“霸道总裁拯救落难公主”的桥段,取而代之的是“如何用AI工具提升效率”“如何应对职场PUA”等实用技能。例如,林小满通过学习“结构化思维”优化周报,从“流水账”变成“数据驱动型”报告,获得领导认可。这种“成长型主角”设定,被网友称为“职场版《平凡的荣耀》”。
细节控狂喜:还原真实职场生态
该剧编剧团队深入国内多家互联网大厂调研,收集了200余个真实案例。剧中出现的“OKR考核制度”“敏捷开发流程”“跨部门协作痛点”等细节,让职场人直呼“破防”。例如,一场“需求评审会”戏份中,产品经理、开发、测试为“按钮颜色”争吵不休,精准复刻了互联网人的日常。
“我们想呈现的不是‘理想职场’,而是‘有瑕疵但真实的世界’。”导演李默表示,剧中没有绝对的反派,只有立场不同的角色:严厉的导师可能因项目压力情绪失控,看似“甩锅”的同事或许正被家庭琐事困扰。“职场是修炼场。”
Z世代共鸣:从“生存”到“自我实现”
与父辈追求“稳定”不同,剧中主角们更在意“工作意义”和“个人成长”。林小满拒绝高薪但无挑战的岗位,选择加入创业公司;她的室友、程序员陈阳因不满“996”文化,转行做公益项目开发。这种价值观引发Z世代强烈共鸣:“我们不想当‘螺丝钉’,想成为‘改变规则的人’。”
某招聘平台数据显示,2025年国内00后职场人平均跳槽周期缩短至11个月,超六成因“缺乏成长空间”离职。《正青春》的热播,折射出年轻一代对职场的新期待:他们不再满足于“打工赚钱”,而是渴望通过工作实现自我价值。
行业启示:职场剧如何摆脱“悬浮”标签?
“职场剧的核心是‘人’,而不是‘职’。”影视评论人王瑶指出,过去许多作品将职场作为爱情线的背景板,导致剧情失真。《正青春》的成功,在于它回归“职场人”本身:他们的困惑、挣扎与突破,正是千万普通人的缩影。
据悉,该剧已启动第二季制作,将聚焦“35岁危机”“职场妈妈”等更复杂的议题。当职场剧不再“悬浮”,它或许能成为连接年轻人与现实世界的桥梁——在这里,没有完美的主角,只有不断成长的普通人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